您现在的位置: 书画网主页 > 名家点评 >

画家简介

艺术年表

画家照片

名家点评

联系我们

闲花照影 淡者屡深----张兴成

        没骨画艺术被视为中国画两大脉系之一,自张僧繇创没骨山水,徐崇嗣创没骨花鸟以来,出现了不少擅长没骨艺术的大家,如王希孟、大小米、梁楷、钱舜举、孙隆、徐渭、恽南田、赵之谦、任伯年、岭南诸家等。但整体上说,恽南田之后,没骨花鸟日趋衰落,到民国时善此道者已寥寥。
        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,随着工笔画“回归主流态势”的出现,“现代没骨画”也逐步崛起。按照画家李魁正的总结,现代没骨画是在重新探寻徐熙、徐崇嗣、恽南田的传统没骨艺术,结合西方绘画的光色表现原理和日本绘画的装饰元素基础上,而开创的一条以弱化线条(并非完全舍弃线条),线色融一,将冲、撞、渍、点、晕等新老技法相结合的视觉审美形式。面对没骨画的回归,著名工笔画家潘絜兹兴奋地说:“这不是单纯技法问题,将带来旧国画观念的一系列变革。如线的统治地位动摇了,色与光闯入禁区,使一片渲染的水墨世界变得灿烂夺目,多姿多彩。继之是材料工具的变革,创造民族新形式等等。”(《毕路蓝缕,以启艺林》,刊于《美术》1993年第2期)潘先生认为,中国画重骨法用笔,但一般人错误地将骨法理解为线法,所以对淡化线法的没骨画法甚为不屑,导致没骨画法被冷落乃至废弃,殊不知,“没骨画的废弃等于使中国画丧失了半个领域!”因此,重提没骨画法既是对传统的再发现,也是完整理解和学习中国画技法与观念的必由之路。从这个思路来看,晚清以来,在中西绘画观念冲突与融合中,继续探寻和实践没骨法的画家们的经验就非常值得我们重视,王闲影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。

        王闲影(1914—1992)原名志仁,字子静,号青崖山人,蚕丛散人,生于河北保定,长于山西临汾,曾在山西太原、陕西汉中等地教授美术,抗战后入渝定居。先生出生书香之家,幼承庭训,初习书画;中学师从名家柯璜,蒙悉心指授,得窥门径;后考入北平京华艺专,随于非闇、杨济川诸师游,深入堂奥。先生于素描、水彩、工笔、写意无不认真研习,尤醉心恽南田的没骨法。早在1935年,先生21岁时,就开始在太原举办个展,并出版《王闲影画集》第一册,柯璜为之序。1941年王闲影曾先后在北京、太原、陕西、汉中、兰州等地举办个人画展,1980年又在重庆举办个展。作品还数次在日本、台湾、香港等地展出,为国内多家博物馆收藏。上个世纪50年代,王老的作品曾被作为国礼,随刘少奇主席出访东南亚各国,馈赠各国元首,受到极高的赞扬。
        王闲影先生性格恬淡,为人平和,做事认真,生活简朴。柯璜说他“性坦白,不修边幅,拙于言辞,于世落落寡合”。通观先生一生,年轻时生逢乱世,漂泊流离,客居他乡,“寄人篱下仅锥地,鬻画渝郊勉度生”(《思亲》)。中年后历经各种政治运动,年荒缺食,爱女(笑梅)早逝,生活困窘,“饭煮青精度寒食,茶煎紫笋过清明”(《乙未寒食寄怀诗人钟卤久》)。他曾在《感旧》一诗中概括了自己一生的漂泊和感伤:
人生一粟海波航,今古无穷过隙韁。
客汉十年岂蝶梦,羁渝念载亦黄粱。
萍浮川陕怀亲友,萦绕尧并怅感伤。
总角壮交多作古,堂堂岁月变沧桑。
        “国家不幸诗人幸,赋到沧桑句便工。”乱世和磨难对于诗人和艺术家来说未必是坏事,艺术家的才情往往在不幸中发酵、升华。展读王闲影先生的绘画作品,首先会被其绚丽的色彩,明净的格调和画中花鸟虫鱼的勃勃生机所打动,这是一个充满诗意,丰富多彩、灿烂而不躁动的视觉与心灵空间。透过这些作品,我们可以感受到画家内心的清澈和对自然、生活的热爱。但很难想象这些作品出自一个历经动荡与漂泊他乡的艺术家之手,因为在这些画中,我们似乎感受不到时代的投影,那些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与政治冲突,那些轰轰烈烈的时代大潮和变革风尚,那些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小人物的哀伤与呼号,那些或吟风弄月或傲骨凌霜的文人架势,统统不见了,只留下自然界千百年来一如既往的静谧中的生趣与生机。人们会说,这是延续传统花鸟画特别是宋画风格的结果,艺术家本来就不必与时代同步,他可以生活在艺术自身的传统与逻辑中。但是,如果一个艺术家完全不谙世事,不管人事沧桑,封闭在自我的世界中,缺乏与外界的情感交流,往往最终会沉迷于技法的玩弄和程式化的笔墨游戏之中,其作品很难有触动人心灵的力量。恽南田说得好:“笔墨本无情,不可使运笔墨者无情;作画在摄情,不可使鉴画者不生情。”
        如果我们读读王闲影先生的诗词,或许能够找到其画风格的一些成因。先生喜用曾右石镌刻的“闲影闲情闲话”一印,并将自己的诗词集命名为《闲影闲情闲话》与《闲影幻影昙影》,其关键字“闲”与“影”仅仅是取自自己的名字吗?诗言志,“闲”与“影”既道出了诗人的人生态度,也成为了他的美学格调。“闲”字在今天已经成为一个非常时尚的词儿,因为在这竞争激烈,充斥着喧嚣与骚动的时代,人们忽然发现闲适是多么的难得,其难得不仅仅在于无所事事的安逸与松弛,而更在于敢于放弃功名利禄,甘于寂寞无闻的勇气与智慧。先生一生寄情绘画,少有功利之心,解放前有报评“先生开画展不卖画之论”,即便是生活艰难,先生对自己的作品也“千金不卖”。解放后,他辞去教职,在家潜心研习书画,家道艰难时,间以画竹帘养生。“拙于言辞,于世落落寡合”,既是对王闲影先生性格的概括,也体现了他与世游离的闲影状。因为追求闲,故必须与世游离,因为与世游离,故如天际昙影,闲淡飘渺,孤高难寻。
        挚友黄鹤筹评王闲影诗“立意高深,措句有法,亦可概见泥塗轩冕、浊世独清之纯艺术家风格与孤高之志趣”。这种闲散疏淡,与世无争,孤高独立的性情,使王闲影先生能够在动荡的时代依然能保持一种静气。静者心多妙,飘然思不群,凝神静气方能洞察物理。王老笔下的花鸟虫鱼既符合物性,又能体现天趣,这一切都源于他对自然的深入观察与细致体会。故其工笔画不仅善于写实,实至毫发毕肖,更能深入,体幽察微。其画不求致广大,贵在尽精微。深入的写实和对物性的精微把握,其画遂由“真切”而生“神韵”,“神无可绘,真境逼而神境生。” (清初画家笪重光《画筌》)真到极致,自然神采焕然,生机勃勃。
        也许心理学家是对的,艺术是一种白日梦,人生的不幸常常会使艺术家们通过想象去获得补偿,在虚拟的世界里实现完美,故不幸的人常从死中看到生的希望,其笔下多绚烂、洒脱之境;幸运的人却从生中想到死的恐惧,其画中反倒透出消极、虚无之情。这就是艺术与人生的辩证法。印象派大师雷诺阿喜欢画丰满、性感的裸女,当我们知道那是一位瘦削而满脸沧桑,长期被疾病折磨,中过风,手、脚、膝盖都动过手术,只能坐在轮椅上的老人,用一根木棒捆绑固定在僵硬的手上画出来的作品时,心灵的震撼是难以言说的。在那些被误认为色情的裸女画上,熔铸着画家对生命、激情、青春与美的无比渴望!

        王闲影先生被人称为当代“没骨画大师”,特别是他延续了清初恽南田没骨画的神韵,并结合西画的一些技法,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貌,在生前就获得了极高的赞誉。黄鹤筹说他“笔墨秀挺天成,气韵超然物外,即南田复生亦莫逾此!”柯璜赞其诗画“不独为今日词家,而且无愧为昔日南田翁之承继者。”刘宗仁以为其画“设色明艳,神韵淡冶,虽着笔于竹帘上而不减其工丽,是深得南田秋岳笔法而擅有功者。”
        虽说没骨花鸟画源于徐熙、徐崇嗣祖孙,但徐熙、徐崇嗣皆无可信的没骨花鸟作品传世,所以,学者们认为清初以来风行的没骨花鸟事实上就是恽南田所创立的。当然,恽南田也延续了五代和宋人花鸟重写生、传神韵等精神。清代张庚在《国朝画征录》中说恽南田“舍山水而学花卉,斟酌古今,以北宗徐崇嗣为归,一洗时习,独开生面,为写生正派,由是海内学者宗之。”恽南田自己也多次强调要“酌论古今,参之造化,以为损益”,认为“写生之技,即以古人为师犹未能臻至妙,必进而师造化。庶几极妍尽态,为大雅之宗。”确立“师造化,重写生”为花鸟画正宗,既是对宋代花鸟画的继承,也是对元以来那些完全不管形似,以逸笔草草为上的文人画的一种纠偏。花鸟画家应该多像恽南田那样“灌花南田,玩乐苔草”,熟悉自然物性物理,对花临写,为花“留影”,由此进一步把握万物背后的天理、神趣,从而达到以形写神,形神兼备。王闲影先生自述:“画幅不当止于仿摹,款题不应誇袭于名句。故手植花木,搜集虫鸟,以作写生构图之资。静观事态,推敲声韵,以守个中胸怀之趣”。画从造化来,题款用己诗,是先生恪守的方式。所以,他虽学恽南田,但很少直接临摹,而是遵循其写生精神,借鉴其没骨技法,直接对景写生,组织画稿,并在画上题上自己做的诗词。王闲影先生兴趣广泛,热爱自然科学,对天文、地理、动植物学都有一定的研究。喜欢集邮,养花植木,捕蝶捉虫,制作标本,以为临写对象。他曾为《四川中药志》画过数十幅动植物标本,状物准确,描划精微,充分体现了他科学的观察态度与深厚的写生功夫。
        由于没骨法“不用勾勒,则染色无所依傍”,所以“学者殆难为工,故精研其法鲜也”。没骨法妙在以色和水为主,水色相互滲化,形成非常丰富的变化,更能曲尽物态,获得意外的机趣。其难亦在用色用水,尤其是用水,恽南田说:“得笔法易,得墨法难;得墨法易,得水法难。”得水则活,则润,则灵,但水过多易涨,易浮,易脏,使物象缺乏精神。没骨并非无骨,其骨力内蕴全仗对水色的掌控。恽南田认为色之浓淡厚薄并无定法,关键在其格调与神韵,他有一段关于用色的名言:“前人用色,有极沉厚者,有极淡逸者,其创制损益,出奇无方,不执定法。大抵秾丽之过,则风神不爽,气韵索矣;惟能淡逸而不入于轻浮,沉厚而不流为郁滞,傅染逾新,光辉逾古,乃为极致。”“淡逸而不入于轻浮,沉厚而不流为郁滞”为方家语,其关键就在如何恰当地处理水、色、墨的关系。南田翁设色淡雅,花瓣色彩变化丰富,枝叶穿插、阴阳向背摇曳多姿,墨色秀润朗彻,超乎法外,合于自然,堪称写生之极致。王闲影一方面承继了恽南田的方法,如其笔下的牡丹、栀子、菊花、玉兰等,在造型和用粉用色上都可看到南田翁的影子。另一方面,王闲影又借鉴了水彩画等西画的用色法,比如对叶脉他很少像恽南田那样,用墨或色线勾勒以进一步凸显其阴阳向背之态,而是直接运用色差和明暗来体现物象的变化,勾线则只是辅助,变成了简单的程式。可能受到业师现代工笔画大师于非闇的直接影响,王闲影用色更追求厚重、秾丽,做到了“沉厚而不流为郁滞”,水色朗润,艳而不俗。他善用矿物质颜料,层层傅染,厚而不腻,色彩稳定鲜亮,清透自然,几十年过去了,其画依然亮丽如新。相比而言,王闲影的画比恽南田更“真”,这源于对西洋画法的借鉴,但不如恽画“妙”,恽画“淡逸而不入于轻浮”,更靠近文人的审美意趣。王闲影生活的时代和艺术氛围已然大不相同,对中国画的影响至深的文人雅趣正逐步被现代科学精神所取代。

        王闲影先生喜欢画扇,扇面在其画作中占有很重的分量。
折扇自明代传入中国后,迅速为文人雅士追捧。明清以来的画家很少有不画扇的,但大多数画家对于扇画都是因为应酬,画以赠人,偶尔为之,随意点染,未必视之为专门的创作题材,能专以画扇扬名者甚少。王闲影先生酷爱画扇,扇面虽小,但他亦视之如鸿篇巨制,殚精竭虑。其扇画构图巧妙,精工富丽,已成收藏家争相抢购之佳品。曾与王闲影共事的书画家张裕纲说:“先生尤喜作扇画,曾发愿画扇二百握,惜乎文革十余年,几乎停笔,夙愿难成。先生作扇画精心构思,小心落笔,一幅扇画少则数日,多则半月,其画极其精意。有的扇面还倩柯璜、何鲁、刘钟仁、花孝石、江友樵诸名家为之书写。更多者为自作诗题上,其一扇面有题自作诗十七首之夥,先生生前极重扇画,不轻示人,我辈后学,拜观其扇画,须先沐手,方允展读。”(《天游故静 悦泽风神》)
        史上有不少善于画扇的名家,像明四家、董其昌、清初六家、扬州八怪等等都有不少扇面佳作。在扇上画没骨花鸟,恽南田、蒋廷锡等堪称高手。王闲影在借鉴前贤扇画的基础上,进行了许多创新,包括扇面的内容题材、形式构图、底色处理和诗词提款等方面都有不少独到之处。其扇画题材非常丰富,花草、禽鸟、昆虫、游鱼无不入画。尤喜画蝶,其笔下的蝴蝶,千姿百态,似真似幻,得庄周齐物之妙,“是周是蝶莫唏嘘,真幻幻真真幻居”(《和黄鹤筹七三感怀七绝三首》)。扇画难于构图,在固定的形制上进行变化,实非易事。王闲影的扇画在构图上常能别出心裁,多有新意。他有时在一个扇面上画两幅作品,中间分别题上相应的诗词,精巧绝伦。
        王闲影先生修养全面,“娴雅而好古”,擅诗词书法,喜欢打太极拳,广博的修养为其绘画增添了不少文人的雅致和意趣,提升了画的格调和意境。
        其书法以颜字为根底,旁涉篆隶,草书取法《书谱》等,用笔圆劲朴厚,气息清朗。王闲影善以书入画,其笔下的花草和树的粗枝主干多用篆书笔法,叶与细枝则常见草书笔意。。王闲影先生生前对自己的诗词甚为看重,仔细整理出两本诗集(《闲影闲情闲话》与《闲影幻影昙影》,尚未出版),并请多名师友题词、评论。其诗主要有三类,一是感怀诗,记录人生,感叹世事;二是酬答诗,朋友交游,相互唱和;三是题画诗,画上题咏,寄情言志。王闲影的题画诗内容非常丰富,各种花草、禽鸟、昆虫,皆有题咏,计有螳螂、知了、蜜蜂、蝙蝠、蝴蝶、蜻蜓、蜘蛛、鹤、鹰、斑鸠、鹦鹉、野鸭、玉鹭、天鹅、八哥、小鸡、知更鸟、白头翁、梅、兰、竹、菊、桃、李、杏、春柳、秋桐、杜鹃、海棠、蒿菊、水仙、月季、紫藤、红叶、玉簪、芙蓉、栀子、牡丹、玉兰、辛夷、石竹、秋葵、山茶、红蓼、桂花、萱草、天竹、金鱼草、水葫芦、旱金莲、夜来香、向日葵、牵牛花、丝瓜、南瓜等等,或状物写貌,或格物致知,或借物抒情,或托物言志,既见性灵,又能阐发画理,生发画意,有点睛之妙。尤其是所画扇面,题诗必有“扇”字,所画竹帘,题诗必有“帘”字,体现出王老深厚的文学修养和超人的想象力。
   
        “高吟似惜红桃老,拙绘能回绿柳新。”这是王闲影先生和老友钟鬯久的一句诗,苦涩中带着自信,让人想到新罗山人华喦题在恽南田画上的名句:
“一身贫骨似饥鸿,短褐萧萧冰雪中。
        吟遍桃花无人识,夕阳山下笑东风。”
        满目青山夕照明,真正的艺术家不一定走在金光大道上,多在灯火阑珊处。当今天“大师”、“名家”满天飞时,人们会感叹像王闲影这样的真正的艺术家却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,何世无奇才,遗落在草泽!或许,这正是后来者应尽的职责,为那些真正的艺术家正名。
        最后,谨以数语表达对王闲影老人的敬意:
至人之心,闲花照影。
绚烂之极,返虚入静。
幽人空山,过雨採蘋。
落花无言,淡者屡深。
写生造化,没骨传神。
南田遗韵,大音希声。
落拓饥鸿,用志不分。
德和窈冥,声播兰馨。
 
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2013年8月于缙云山麓清水山房
上一篇:天游故静 卓然一家----张裕纲 下一篇:王闲影艺术精品展前言----徐亮